第二十九章缺人 (第2/2页)
同时,一份数据也到了皇帝手中:
「陕西、陕西、绥远、河北四省,种植番薯的面积,已经超过了十万顷……」
尤其是在缺水缺地的陕北地区,太行山区,番薯受到了广大的欢迎,百姓们乐于在一些坡地、荒地种下番薯。
这些在以往一无所获的土地上,能够获得数百斤的粮食果腹,这对于百姓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。
同时,番薯的吃法,也大为普及。
番薯粉,薯干,烤番薯,番薯片等,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。
当然了,对于百姓们来说,让他们具有积极性的原因,还是朝廷税收政策的倾斜:
十斤薯粉,抵一斤粮。
这也是他们种植番薯的初衷。
能够抵税
,这已经是极大的动力了。
如此一来,短短数年时间,番薯就风靡整个北方,甚至蔓延到整个中原,南方。
与此同时,在这些贫瘠的省份,随着番薯的普及,造反***的乱民也越来越少了。
陕西省呈报,在绍武十年,百人以上的暴乱,已经降到了十起以下,相较于往年,这是极大的进步。
从这也可以在侧面证明番薯的作用。
百姓们填饱了肚子,自然就没多少人造反。
这时就有人说了,不是轻徭薄赋吗?怎么还会有人造反?
说到这,这不得不提到民间许多百姓的愚昧,以及迫不得已了。
朝廷大政方针没问题,但架不住百姓们容易被忽悠,迷信等措施让他们造反。
而且,官场上有一项政策,无论百姓们是何原因起了暴乱,都算作是造反。
如,某些官员贪赃枉法,逼得一些村民杀了其家,这是造反;某些士绅过分剥削,欺压百姓,引起了***,这也是造反。
而官僚嘛,一向都喜欢欺上瞒下,选择性的报道。
某些事情被压下,某些又被上报。
起义这种事情,根本就算不过来。
陕西这一次的上报,某种意义上来说,朱谊汐是只信了一半,根本就不会安全相信。
所以看一个王朝是否太平,起义的多少并不重要,因为这是会被选择性的记载的。
哪个官员都不想治下大乱,影响了自己的官途,然后小灾酿成大灾,王朝就一朝倾覆了。
太平天国不就是如此吗?
前方连战连胜,结果人家直接从广西飞到了南京。
所以,看一个王朝的富庶与否,直接看其吏治水平怎么样就行了。
因为理论上官方赋税都是较轻的,足以让百姓苟活下来,而到了地方,则会被层层加码,而吏治好坏,则是可是赋税加倍大小的区别。
「辽东的玉米种植面积也很喜人。」
皇帝笑了起来。
相对于北方各省的贫瘠,适合种番薯,而辽东则喜爱玉米。
玉米的盛行,很快就积压了小麦的生存的空间,在辽东流行开来。
辽东布政使直言:「今之辽东,较三年前,民未增太多而粮谷倍增,斗粮不过二十文,民皆大悦——」
当然了,由于辽东河流众多,各种水磨大肆发展,玉米不断地被碾压成粉,自然就促进了市场上粮食的增多。
财部则汇报,今秋辽东预计能收秋粮三百万石,太仓收进二百万石。
这能够很好的补充京畿粮食,从而减少南粮北运的压力。
某种意义上来说,由于距离的优势,此时的辽东,才算是真正的成为了北京粮仓。
如今辽东民不过百万,如果持续的从山东移民,那么其粮食将会不断地增多。
内阁甚至乐观的估计,等到辽东的人口突破三百万时,其年收粮税六百万石,足以供应整个北京城。
毕竟在渤海运输,其危险程度进一步降低,成本也极低,是最为方便了。
到时候南粮北运将成为历史。
朱谊汐喜不自胜:「东北开发,今日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。」
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,内阁上下倒是上了票拟,为了加快辽东的开发,准备将辽西府并入辽东省,从而促进其发展。
「辽西走廊嘛——」
嘀咕了一句,朱谊汐直接给否了。
虽然海运的畅通,让山海关的重要性不断降低,但谁也无法否认辽西走廊的重要性。
所以,辽西
虽然处境尴尬,但绝对不能让辽东掌握。
想到这,他直接提笔一挥:议废永平府,并入顺天府之事。
然后又写道:「议辽西府并入河北省之事——」
永平府,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关内地区,这是蓟镇所在。
如今随着草原地区的太平,永平府的也就不太重要了,并入顺天府是很合适的,毕竟离北京近。
辽西,就是后世的锦州地区,让河北长臂管辖,也是一种犬牙交错的政策。
田福立马让人呈送给内阁,然后在一旁服侍着,继续念了起来:
「吉林将军呈报,近几年来,各部落归顺者众多,大小部落超过三百,生民二十万万,唯独吉林城汉民甚少,不过数万……」
「兵马犹少,难以御蒙古诸部,科尔沁左翼左右摇摆,不足为信,请朝廷广发百姓戍边,为吉林都司……」
「缺人啊!」朱谊汐叹了口气:「还得让山东加大力度才行,辽东百姓不足,吉林何时能足?」
说着,他问道:「黑龙江行都司可有消息?」
田福立马翻找了起来,好一会儿了才从底部找出,道:
「黑龙江将军直言,如今黑龙江城已建好,将军府驻地已经从宁古塔迁往,其地半年为雪覆盖,颇为艰难,只求百姓驻垦……」
「又是缺人啊!」朱谊汐摆摆手:「让内阁去做……」
人口的问题,除了迁徙并没有别的办法,这事难办。
而此时的内阁中,皇帝的谕旨已经抵达。
「废黜永平?」王应熊一惊,差点咬了舌头。
吕大器则沉声道:「这对于顺天府,是否太大了些?其本就有十余县了,管的过来吗?」